中小向“新” | 用“芯”奔跑,驶向未来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关注,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奔跑在自动驾驶芯片这一新赛道上的“独角兽”。
可曾想过,坐在车里看高清电影、K歌,或者玩一局3D电竞游戏?近日,《中小向“新”》栏目走进芯擎科技,感受智能网联汽车的“第三移动空间”。
△芯擎科技体验空间。
对标国际一线产品
“龙鹰一号”出货量超过20万片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汽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人们更希望它能成为‘第三移动空间’,也就是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成熟阶段的全新形态,这需要芯片作为重要支撑。”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博士说。
2个月前,芯擎科技对外公布了其商业业绩的重要里程碑——国产7纳米高算力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突破20万片大关。
在芯擎科技展厅,记者看到了这颗芯片,一个正方形金属薄片上,印着芯擎科技的英文标识,纵横交错的线路背后,凝结了团队数百人的心血。
2019年,当大部分厂商瞄准28纳米、16纳米制程时,汪凯带领团队对标国际市场上最高水准的7纳米汽车芯片入场,立志做出独一无二的产品。
△芯擎科技研发团队办公场景。
“一颗汽车芯片从立项、设计、流片、车规认证、车型导入验证,到量产装车,通常需要3至5年,在开始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去对标最好的产品,当产品做出来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落后了。”在汪凯眼里,身处这个行业,起点一定要高。
数百人团队,两年时间。这是芯擎科技的速度,这个速度超越了绝大多数芯片厂商。2021年10月,由芯擎科技研发的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流片成功。
该款芯片具备高性能、高算力、高集成度、低功耗特性,可支持7屏高清画面输出和12路视频信号接入,实现多维度和多视角的人机交互体验,包括数字仪表盘、4K高清显示、大型3D游戏等,并对各类辅助驾驶功能提供完整支持。
一年后,“龙鹰一号”正式量产,搭载该芯片的领克08上市交付,一举打破高性能车规级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全新选择。
“它是唯一可与国际一线品牌的同类芯片赛跑的产品。”汪凯言语间流露着对产品的自信。
现如今,该款芯片已规模化交付的车型包括领克08、领克06 EM-P、睿蓝7等,获得吉利、一汽等主流车厂的超过20款车型定点。
新一代芯片将于2个月后推出
公司IPO计划提上日程
走进芯擎科技智能驾驶座舱演示厅,可以体验汽车带来多元化娱乐功能,以及舒适、安全的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包括疲劳驾驶监测,环境监测等。
“我们不仅支持智能座舱,同时还把自动泊车、距离监测等多个功能融合进来,真正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做到舱泊行一体。”汪凯坦言,不止于7纳米智能驾舱芯片,芯擎科技的目标始终是做整车芯片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芯片研发实验室。
除了“龙鹰一号”,芯擎科技还布局了自动驾驶芯片、中央网关处理器、车规级MCU、中央计算芯片等四条产品线,打造覆盖汽车智能化应用全场景的高端芯片解决方案。
汪凯透露,公司将于今年年中推出对标国际最先进产品的高阶自动驾驶芯片AD1000,算力可达256TOPS,这将填补该算力等级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空白,并有力支持车企舱驾一体的技术架构。
紧贴智能网联汽车芯片赛道的芯擎科技,迅速成为资本的“香饽饽”。2022年,随着“龙鹰一号”面世,芯擎科技先后完成三轮融资,2023年1月,成功登上福布斯2022新晋独角兽榜单。从一家初创企业到科创“新物种”,芯擎科技用了不到5年时间。此外,汪凯透露公司有望在2025年冲刺IPO。
“武汉市提出科创企业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更大贡献。”汪凯表示,这个政策导向提振了企业信心,芯擎科技将继续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与专长,推动国产芯片走向更高标准,为汽车智能化发展进一步赋能。(众创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