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听| 快讯| 滚动| 国内| 国际| 时尚| 社会| 财经| 娱乐| 体育| 文化| 科技| 房产| 汽车| 旅游| 综合| 图片|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汉湾共融 产业互联——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4-01-12 11:02:00    来源:实况网    作者:   编辑:gb012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武汉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产业协作地。华为、腾讯、比亚迪、顺丰、华星光电、迈瑞医疗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武汉都有重大布局,为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换道超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一进步增进武汉与大湾区信息交流,为两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共创,“武汉驻穗办”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汉湾共融 产业互联》系列专栏报道,今天推出第二期《汉湾共融 产业互联(二)——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赋能技术,是数字化时代全球技术竞争的核心之一,对国家发展与安全具有高度的战略性。从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现在,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与创新。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这些产业政策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和长期保障。据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预测中国人工智能(AI)市场支出规模将在2026年超25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十分之一。循着以上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积极多点布局,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助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大湾区作为我国战略发展的前沿阵地,政策支持、产业集聚、人才支撑,人工智能研究与场景应用获得飞速发展。在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广州、深圳均进入全国前五,展现建设“数字湾区”的强大实力。作为国内经济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广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核心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据了解,2022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近年来,广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大力扶持下,广州和深圳作为工信部第一批认定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科技部确定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6.38万家,初步构建了深圳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密度”第一城。2022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公布,这也是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308亿元,同比增长34.4%,人工智能相关产值2180亿元。同时引人注目的是,根据《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1-2023年)》显示,广州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据初步摸查,目前广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总数达2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18家,境内上市企业15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约3000亿元。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香港、澳门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发掘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

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符合经济转型方向,有望成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湖北省政府出台《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实施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科创中心为核心支撑,以“光谷”“车谷”“网谷”三大区域载体为先导引领,预计到2025年,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这其中,武汉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抢抓机遇,推进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与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联动”,统筹实施“六大计划”,以“智能+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升级,逐步培育具有鲜明自主可控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助推武汉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十四五”期间,武汉将人工智能产业链纳入“965”产业体系的规划当中,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此目标下,武汉先后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字号应用基地,建设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双中心”,引进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优势。 2023年9月,《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其中提出,武汉将发展“三园区”,建设武汉⼈⼯智能创新示范区,将东湖⾼新区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智能技术策源地;建设武汉智能⽹联汽⻋示范区,将武汉经开区打造成为以智能⽹联汽⻋为代表的⼈⼯智能场景应⽤示范区;建设武汉⼤数据安全示范区,以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为依托,建设国家⽹络安全⼈才与创新基地。武汉经开人工智能科技园武汉经开人工智能科技园总用地面积133847.59平米,总占地约200亩,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民营科技工业园一区12CM地块,东风大道与车城南路交汇处。基于人工智能、智能车联网产业定位,主导产业为: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制造、大数据基础设施、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等智能化基础设施、虚拟现实(VR)、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数字医疗、数字安防、数字交通、智慧物流等。

自2020年初园区正式进入招商运营以来,初步形成了以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地,进而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目前,园区已有武汉神动汽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武汉一步科技有限公司、同程网络科技、萝卜运力(北京)科技、百度云智学院等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链领军企业入驻,车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中。南山·光谷自贸港南山·光谷自贸港定位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共同体,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健康、科技金融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了国际会议、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工坊、创梦空间、众创空间、创客公寓、WARM商街、运动家体育公园、光谷智汇大厦等9大功能区,是主题产业明确、公共配套齐全、服务领先的国际化产业综合体。

南山·光谷自贸港坐落于光谷高新六路,地处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核心区域,鳌占光谷华中科技园、光谷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东湖综保区三大产业区交汇带来的产业优势,周边聚集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产业氛围浓厚。武汉数创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武汉数创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区域首个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的集聚空间,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处武昌内环核心,毗邻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是武昌区发展数字经济主战场。

园区精准定位软件服务、网络安全两大领域,作为数创大厦特色发展主攻方向,未来数创大厦将与阿里巴巴及生态企业,共同打造集工作、商业、生活、创业为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引进上海微盟等头部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科瑞华、纵横天地等入驻园区。武汉融创智谷产业园武汉融创智谷产业园位于洪山区文化大道和三环线交汇处,是武汉市首批“创谷计划”示范项目,园区以高新创新型企业为主,集企业总部办公、孵化、研发、交易、展示、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同时,也是华中首个人工智能主题产业园,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互联网+创新的集群发展,重点引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园区签约企业超600家,其中上市挂牌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瞪羚企业14家,国家级技术平台1家,已入驻企业463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良好口碑,现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圈外数字创意产业园圈外数字创意产业园位于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江兴路11号,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园区聚焦“网”“云”“智”“链”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着力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两大产业方向,引进走在行业前列的科技新锐企业、区块链研发及应用企业、数字创意文化企业,全力打造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100余家,2022年累计实现营收约20.85亿元,纳税近6000万元。

(众创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北京广播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京广播在线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京广播在线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京广播在线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京广播在线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北京广播在线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京广播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广播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旅游
北京广播网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2 8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