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胆资本”更要保持心细
近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要发展“大胆资本”,引领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什么是大胆资本?从字面看便不难理解,即要进行大胆的投资。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进行颠覆性创新往往意味着九死一生,途中必然要面临无数次的试错。一旦创投机构厌恶失败,不敢对早期、高风险项目进行投入,就很难实现资本对科创企业的赋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创业投资本身的意义。
创业投资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发展风投创投、壮大耐心资本作出部署。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举措,并提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在当前国资已成为我国创投市场主力军的背景下,深圳提出发展大胆资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前,在传统国资考核体系中,保值增值是一条红线,这让很多国资投资者产生了“宁可错过,不担过错”的心理,导致很多高风险、但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项目很难获得资金支持。而《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试行财政专项资金‘补改投’”“对于种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时序进度、资金规模等要求”等措施,通过探索构建容错机制与尽职免责制度,在政策上减少了对国资实施高风险投资的束缚,激励创投机构敢于放开拳脚进行前瞻性和高风险的投资,进一步激发创业投资市场活力。
需要看到,要真正发挥大胆资本的积极作用,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到胆大心细。大胆资本不是盲目地“胆大”,宽容失败也并非无限度地纵容,资本在享有更多投资空间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投资的成功率。一方面,创业投资机构要进一步把握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创新趋势,加强对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的识别,特别要强化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只有带来合理收益的项目才能保证大胆资本的持续循环。在敢于投资科创企业的同时,创投机构要逐步完善项目评估机制,健全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对被投项目的追踪,并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客观理性分析项目的发展前景,评估好项目可投性,敢于踩刹车。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春阳)